一场企业家不可错过的论坛 | 新发展格局下,民企如何打通双循环,找到新机遇?

2021-05-21 14:47:16

紧扣时代脉搏 赋能民企危中求机

image.png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当前,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疫情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倒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


对于企业来说,在过去,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在很多行业都面临巨大冲击的今天,危机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才是王道。


民营经济是否活跃,往往是一个国家营商环境、市场活力的真实反映。


image.png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020上半年,肆虐的疫情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遭遇了严峻危机、面临重构,而相较于国企,民营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对大风大浪的感知程度更甚于国企。


在后疫情时代,广大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否经受住风雨的考验,危中求机,逆势成长,迸发潜能与活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双循环”

是必然趋势


“十四五”开局之初,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开始加快,依托自身优势,中国成功抓住了国际产业分工、分化、深化的历史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image.png


在外需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因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其次,双循环是应对外部复杂形势的战略举措。2008年以来,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出现趋势性变迁。


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动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民营企业的

历史使命


民营经济担当着国内大循环的积极建设者,民营企业应坚定地扎根和依托做强做大国内市场。


image.png


改革开放的最显著特色和最大收获之一是民营经济与市场同命运、共成长。民营企业家是新时代最具流动性的社会职业群体。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将议题聚焦“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强调双循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其中,双循环的内循环对应的主体其实就是我国本土市场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要让他们更好的在国内统一市场已经雄厚起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得到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的支持。


在外循环的方面,也要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间积累的丰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经验,继续敏锐地去对接国际市场,寻找外循环的方向中可以抓住的机会。


拥抱变革

把握机遇


在当前新发展格局形势下,做企业犹如逆水行舟、背水作战。


image.png


民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才能不断实现产业调整和提升,在危机中寻找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次疫情危机,是一个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级的过程。那些具有生存思维的企业,将会化危为机,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


image.png


谋大局,开新局。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从2014年始,已成功举办七届,围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之道,与时俱进地解读中央政策精神、探讨全球竞争背景下民营企业决胜未来的力量、产业转型与产业整合、投资新风口和变革新机遇、创新与持续发展等热点内容。


第八届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底部突围 决胜双循环新格局下后疫情经济时代”将于6.24-25日在深圳举办。


此次论坛将坚守一贯初心、延续过往使命,共同探讨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以及变革之策、创新之举,剖析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享企业成功之道,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未来、挑战与机遇。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此次论坛旨在把脉中国民营经济、提供专业建议、凝聚发展共识、重塑增长信心,赋能民营经济,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多位重量级分享嘉宾届时会来到现场,他们将带来怎样的精彩分享?如何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相关最新政策运用到企业转型当中,助力民企底部突围?我们翘首以盼!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目前,本届论坛现已开放报名,

席位有限,

敬请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家参与其中!


image.png



上一篇 : 湖南省咨询业协会到我司交流指导工作
下一篇 : 喜讯 | 华一世纪第16家直营公司——长沙分公司盛大开业啦

热门案例

400热线

咨询热线: 400-966-1111

预约试听